股價一定會有高有低,什麼時候漲到多高、跌到多低没有人可以預測得準。
投資貨幣的人如果接受短期一、兩個星期內的價錢不可測的事實就好辦了,也就不必去想它明天要漲還是要跌。
讓數位貨幣漲(或跌的原因)有市場機置,也有人為炒作。上市公司有利多、利空等有很多的內線消息外面的人不知道,而開源的數位貨幣的規則公開,只要檢視你原來持有數位貨幣的因素是否還成立,如果因素還成立的話,你再考量是否還認為它是支持你持有該幣的動力,如果也是的話,那一切原因不變下當然繼續持有囉,或可再逢低買進。 但如果你原來願意持有數位貨幣的因素不再成立,則是出場時機。
買低賣高是靠價差的短線投資人的策略;低買高不見得要賣是價值投資人的策略。價值投資人檢視的是資産本身是否“值”得買入,不值時就會賣出,也不是一陳不變地永久持有。
比特幣有許多特性被大家認識、接受,也有些人不喜歡它的一些特質。在比特幣的許多特質中, 我最注意它的限量發行造成的稀缺性是所有世界上法幣所没有的,加上持有的風險高,遺失量應該不少,更增加它相對法幣的稀缺性。
在資産的配置中,法幣和數位貨幣的配置無論是什麼比例,在數位貨幣的部份我個人不會去持有第二大的ETH,倒不是ETH有什麼不好,而是它(還)不是最大的數位貨幣。
比特幣的限量發行不變、第一數位貨幣的地位不變下,你看開得慢想下車一下換旁邊另一輛投機性列車,設想另一部會開得比較快,你有可能再也回不了原來的列車上。
當然,短線價差一定會有,而且波動很大,要一直換車還是要一車到底,全看你自已有没有、知不知道換車的理由。
對持有比特幣主要動機是因為相對法幣(新台幣)它能保值的人來說,頻繁進出換車換跑道都不是重點。